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34章 药品仿制

仿制基地位于联勤医院的后边,把医院的医技楼和太平溪镇中心小学的学校一并纳入了进来(原太平溪镇穿越的老师学生们全部合并到秭归中心学校去了)。

因为卫医委的仿制工作对于所有穿越众来说是最性命攸关的工作,所以这项事业也得到了执委会的无条件支持。

任何关乎这项生死攸关事业所需的管制储备物资均被无条件提供,如有必要,卫医委甚至有权强制征召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同志加入仿制团队。不过目前仿制小组的穿越众没有启动这一个终极技能,毕竟人工智能小智的知识储备已经超过了人类,要是小智都搞不定,那就没有一个穿越众能搞定。

鲍勇彬步入的第一个核心区域即是抗生素研发区,这里承载着对抗时代病魔的希望。1928年,苏格兰科学家亚历山大·弗莱明如同神话中的英雄,发现了第一种抗生素——青霉素,自此揭开了抗生素时代的序幕。

随后数十年间,链霉素、四环素、氯霉素等一系列抗生素相继问世,并迅速成为临床治疗的利器,极大地提升了人类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,显着降低了由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。

对于穿越众们来说,抗生素的仿制无疑是他们生存斗争中的首要任务。在这个医疗技术滞后的时代,人们面对细菌感染几乎束手无策,哪怕是最平常不过的农事劳作也可能带来致命的伤口。更不必提那些残酷的械斗与烽火连天的战争,它们时刻威胁着脆弱的生命防线。

吴章彬是抗生素小组的负责人,这老哥穿越前是联勤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,大学时修得是微生物学,现在来负责抗生素也算是名正言顺。

老吴见鲍勇彬走进来,连忙迎了上去。

“鲍主任”,吴章彬开口说道,

“老吴,情况如何?”鲍勇彬也不打招呼,直接问进度。

“不错,菌株生长很OK,后续的流程我们也搞定了,预计再有一个周,我们就可以产出第一批青霉素粉,不过没法测纯度,无菌检查和微生物效价测试也没办法搞”,吴章彬回答道。

老吴他们利用搜集到的医院培养皿、培养液、试纸等等,搞出了生产青霉素粉流程,但是医用标准没法测定,不过好歹有总比没用好。

鲍勇彬听完,叹了口气说道:“行吧,总比没有好,你们赶紧生产出一批来,送去峡州试用吧”。

“好的,鲍主任,这批生产出来,我们就第一时间送去峡州”,吴章彬回答道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为您推荐